阴符经-轩辕黄帝阴符经
介绍
轩辕黄帝初得仙时,留下了一本绝世仙法,这本奇书道出了天地生杀之机,阴阳造化之理,他也被后人称为古今修道第一真经,通晓此书者即可成圣,它也是目前唯一一版可与老子一争高下的奇书。
千古绝唱-黄帝阴符经。
黄帝阴符经全称轩辕黄帝阴符经,又称轩辕阴符经或阴符经。全篇残卷共300余字,分上中下三篇。初见此书者都以为它是一本兵书,所以直到现在还有人把它当做兵书或治国之道去解读,这也导致历史上对阴符经的评价始终不能如一,后期的许多注解又将其神话,把它变得神乎其技。
其实黄帝阴符地啊是一部朴素悟道的实践经验总结,但是因为此书讲解的都是天地阴阳的运动变化,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,所以对于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以及修身养性、谋士、策略、军事、驭民都有一定借鉴作用。也就是说,黄帝阴符经确实可以运用到统治人民或者排兵布阵上。比如说古代排兵布阵就需要用到五行八卦,主战的军师还要熟知天地之间的变化,从而来判断是用火攻还是用水淹。这个变化是天说了算,你借不来,你能借来东风,就说明你熟知的天地之间的变化,提前得知了东风什么时候会来,因为不可能有人可以去跟天借来这个东西,所以只能从阴阳五行的变化中去预判天地之间的变化,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。
那黄帝阴符经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。有人认为是黄帝所著,有人认为是姜太公所写,还有人认为啊是鬼谷子或者是李洤写的,不过大多数认为啊只是黄帝所撰,后来姜太公、范蠡、鬼谷子只是对其做了注解而已。那可以确定的是,阴符经与最初的道教无关,因为他的出现时间比道教还要早很多,所以初期的道教不想接纳他,直到后来佛家和儒家都比较看重这部经,道教才选择接纳了他,因为阴符经留下的思想更符合道教的教义。那此经被道教归纳后,经过无数的天师钻研与参悟后,一致认为这部经可以与老子一争高下,所以后来阴符经的地位就比较高了。祖师张伯端在悟真篇里说,阴符宝字逾三百,道德灵文满五千,今古神仙无限数,尽于此处达真诠。所以三百字的黄帝阴符经可能比老子五千灵文的道德经还要厉害。
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,尽矣
阴符经开篇说,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,尽矣。
这句话的意思是,只要掌握了宇宙的自然规律,掌握自然界的法则来行动就足够了。
这里的天自不是我们头顶的这片天,天是指整个世界、自然界乃至是全宇宙。天是人力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。
执是掌握的意思。因为道是一种自然法则,而阴符经里的道不是道教的道,前面我们说过,阴符经出现的时间还没有道呢,所以这里指的道要按照宇宙法则去行动。
天之道是自然规律,如人的性(命)是静止的,而人后天的命(运)是运动的,这种动静结合就是后来道家的性命双修。
而阴符经里所说的天是静止的,天执掌的道是自然变化的规律,就是运动的。静执掌动就是天的变化,而人也是一样。如果要先天静止的性去执掌后天运动的命,你就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,而尽矣就更加珍贵了,这2个字代表,如果你能明白这些道理,下面的内容你也不需要看了,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这8个字,就足以受用终生了。
天有五贼,见之者昌
天有五贼,见之者昌,是说咱们这个自然界运动规律,有5个方面相生相克的力量组成,如果你能洞察和领悟这种关系之间的规律,以天道去行人道的法则,这样人就能够昌盛了。
而古代的贼代表残害、伤害的意思,所以五贼可以代表天上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大行星,也是暗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。五行残害我身,我就堕入其中,尝尽生老病死之苦,不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。而修炼的人则可以识得其贼性,探得其造化之根源,使五行颠倒,造化逆行,自能反夺五行之造化,使’贼’化为’昌’,反而促使我之道成。
五贼在心,施行于天
五贼在于心,施行于天,是指反夺五行造化在于心的运用,修道者不执不失的道心,非世俗顽恶之人的凡心,所以修道者会反夺体外之源,因为人的身体有限,而宇宙无限。要从宇宙中施行反夺,才能获得无穷无尽的造化,修成恒古不灭的先天元神。长生久视,天地有坏,这个不坏修行者了解和掌握了五行生克制化之理,合天而行,就可以成仙了。
宇宙在乎手,万化生乎身
人可以将天道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同自身的变化规律一起修行,成竹在胸,你就可以与天道同存。人如果能认清五贼,追根溯源,自然可以成为造化之主。此时无穷无尽的宇宙如同在我掌中,万物无穷的变化,好似生于我自身,而手通心是指,宇宙变化自心了然可知。这个宇宙虽然可以大到没有边际,但也出不了我这一身变化规律之内。掌握这些规律,这片宇宙都好像在你心中了如指掌。这天地都来一掌中,万物就化生在你身上,因为人身也是一片小天地,大家不用去外面寻找这片天地,寻找五行,你自身就是这天,就是这地,就是这片宇宙。五行也蕴藏在你自身这片天地之中。
天性,人也;人心,机也。立天之道,以定人也。
这里的机也是指时机。这段话的重点在于一个’机’字。目前所有的道、法,只要是修道的人啊,都要在自身这片天地里采药得丹,成丹全在火候,火候全在掌握时机。所以吾人未生之前是元神混沌之体,被称为性,人生我后化为后天呼吸之气为命,命在人心,人心却是在诈伪。只要人能明通此玄机,遵循天道,立天性之道,去掉人心,反归天性,就可以达到性命双修。定天道,定人道,老子道德经里的归根复命也是相同的道理。所以天性即是根本,根本即是天机,天人合一即是后来的性命双修。
天发杀机,移星易宿;地发杀机,龙蛇起陆;人发杀机,天地反覆;天人合发,万化定基。
这里的易是指变异变化,龙蛇啊是指水患地震,天发杀机,移星易宿是指天要杀你,可以让星辰殒落,灾难将至,地要杀则山崩水溢,龙蛇不安其位,人发杀机,则翻天覆地,山河动摇。
不过虽说是杀机,但生杀互根,阴阳也是互根的,所以杀机即是生机。人能发杀机于天机,也可以反夺生机于自身。丹道里常说的大死在活,置之死地而后生,就是这个意思。心不死则道不成,所以必须心要死,这个死不是生死的死,心死不过是消魂保魄而已。那修道者想要得道,就要反夺杀机为生机。但是修道者需要逆行体内五行,则天会发出杀机,体内星辰移位,黑白颠倒,顺人逆仙,打破桎梏。
性有巧拙,可以伏藏。九窍之邪,在乎三要,可以动静。火生于木,祸发必克;奸生于国,时动必溃。知之修炼,谓之圣人。
第一句话是说性有两面,灵巧与笨拙,而修道之然,必须拙中藏巧,才能有所大成。那这里的巧呢?又通窍,对应的是人体九窍,两耳两木、两鼻一口加玉泉和破门。玉泉和破门是以前中医里的叫法,一前一后大家应该都能理解。而九窍皆是邪妄,它可以散掉你体内的造化,所以要在乎三要。三要是指耳、目、口,也就是精、气、神。耳能听目能视口能说三要可以动,也可以静,因为精通于耳,气通于口,神通于目。动则外漏,静则内藏,使动化为静,则三药皆成三宝。后面的火则是指心,体内的五行里,心代表火,木代表肝。三要要是一动,必定肝旺、肝旺、木旺、木旺火生,心火过旺,必伤元神,所以三要耳目口不净,就像奸臣可以祸国殃民一样,那修炼者思绪纷飞,乱听乱看乱讲。 心事就会过多,心事儿多,就滋生妄念,妄念起必伤元神,心如果生恶,就容易走火,小祸害自己,大祸国殃民。心静则火候正好,水也可以运行通畅,水火才可以相济,所以至静至精才是修炼之法,也是圣人之道。
天生天杀,道之理也。天地,万物之盗;万物,人之盗;人,万物之盗也。三盗既宜,三才既安。故曰:食其时,百骸理;动其机,万化安。人知其神而神,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。
天生天杀道之理也是说天地阴阳是消涨的,这也是顺其自然的。但是天杀之机也是反夺生机的机会,这就是逆成仙的道理。而后面几句出现的盗是反夺的意思,也是偷盗的意思。这个字,用的特别好,因为盗是天下之人所不能见,所不能知的,有悟性的人得到这个道,他就是天机,没有悟性的人得到这个道就是杀机,被天地万物所发现,你违法偷盗肯定会丧命。所以天地万物可以长存来,是因为从万物中反夺,万物则反夺于人,人则反夺于天地,互相反夺,互相盗取,才合乎生杀之道,也是自然之道。三才即安,是说天地万物生万物也杀万物,万物生人也杀人,人生万物也杀万物,三者相互为盗,天地人各得其位,各司其职,则万物生育。因为有这个法则存在,天地人才会安静下来。那欲修炼的人必须掌握生杀予夺的时机,时机一到,修炼者可以从天地万物中反夺生机,重塑自身筋骨,借生杀变化之机,反夺造化,安定自身。丹功每次到了提升阶段,也都掌握在时机上。那平常人只是后天思虑为神,以为心就是人体的最高统帅,他们不知道先天不神之神才是真神,所有人不知道的这个神,他才是真正的神。想要修道,必须要让后天的识神归于天边,识神归于天边,心死了就是反夺杀机为造化之机。先天的元神可以显化出来。所以常人觉得虚无缥缈不存在的人神,才是真正的神。
日月有数,大小有定,圣功生焉,神明出焉。其盗机也,天下莫能见,莫能知。君子得之固躬,小人得之轻命
第一句话是说,太阳东升西落,月亮晦朔弦望,皆有定数,阳大阴小,阴大阳小。修道之人体内的阴阳变化与日月出没是相同的,如能掌握这些规律,推测出这些变化,就能采集日月精华,夺取天机正气,神明即可出现。那这里出现的盗字,也是之前我们讲过的意思,天盗、物盗、人盗三盗的规律契机,深藏于万物之中,是无声无息的自然变化,故天下没人看得见,也不会有人知道。此等天机。若是君子所得,有敬畏自然之心,明得此理,谨言慎行,顺应天道,则大喜也。小人若是习得此功法,卖弄神通,聪明反对聪明误,对身心气运都是不好的,那也就变成了大悲。所以人生在世,要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,契机自顺
瞽者善听,聋者善视。绝利一源,用师十倍;三返昼夜,用师万倍。心生于物,死于物,机在目。天之无恩,而恩生。迅雷烈风,莫不蠢然
因为这段记载,导致很多人认为这是兵法,这也没什么错,其实兵法与丹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那这段话说明双目失明的人,视不外露,专一于耳,所以听觉灵敏,两耳失聪的人,听不外露,专一于目,因而视觉灵敏。那修道者专心用于一处,便可以得到用兵十倍的效率,反复坚持不间断的修行,则可以得到用兵百万的效力。丹法与兵法相同,二者义理运用之妙都在于专一。聋子因为耳朵听不见,所以视力要高于常人,不能听或者不能看,就断绝了很多外来的诱惑,这就胜于众人十倍。如果在懂得天地相生相克的奥妙,习得仙法,加以练习,你就胜众人于万倍。心生于物,死于物,机在目,是说生死之心都在于物,成败之机也却在于目。一个人的眼睛对于生死的奥秘,起到了关键的作用,简单来说,眼睛的作用是观,从外到内,从内到外,遥视、透视,无所不能,收视者眼光内敛,将眼光从外收入玄关之中,所以下手先治两眼,两眼乃藏身之所,需要内视,目视十里遥,心神随去十里远,时刻回光返照,心无妄想,便是道。道教现在常说的内观返照内视,可以看到自己身体内的结构,就是靠眼光内敛。最后两句说啊天本是空洞洞,无知无识的。宇宙天地按照自己的规律运动着,他无意于去恩施于万物,但是万物却得其恩泽,雨露而生长,阴阳相交,产生了风雨雷电,这也使万物得到自由的发育和生长
至乐性余,至静则廉。天之至私,用之至公。
那至乐的人,心胸坦荡,性有余闲,至静的人,心性收敛,廉而不失。这段话是说,修炼的人,如果虚静之时,心会忽然开朗,舒适、畅快,妙不可言。这就是目前佛家所说的禅悦。那释迦摩尼生活于距今2500年左右,但是阴符经如果真的是轩辕黄帝所写,那古祖真的是相当牛了,因为轩辕黄帝据推测生活在距今4600年左右,也就是说,无论是老子还是释迦摩尼悟出的道语法,早在他们出世前的2000多年前,华夏古祖就已经能运用自如了,或者说他们的源头都可能是来自于华夏远祖。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,是天有至公和至私的两个方面,他将天地万物都包容于一身,看似自私,然而万物又可以无偿的使用它,又好像是大公无私一样。
禽之制在气(炁qì),生者死之根,死者生之根。恩生于害,害生于恩
这里禽,通擒是制服之意,所以诀窍在于擒炁制炁,聚炁则生,炁散则死,生死就像阴阳互相为根,而恩生于害,害生于恩的意思啊,就是说,如果人心可以返还天性,就是死里求生。如果天性降落人心就是生老病死。统帅万物者,制造万物者,都源于气(古:炁)。万物有生则必有死,生乃死之根源,所以心死又必有生,则死又是生的根源。心死就是求生,心死则道成,让心返还天性,就会绝处逢生。
愚人以天地文理圣,我以时物文理哲;人以愚虞圣,我以不愚虞圣;人以奇期圣,我以不奇期圣。故曰: 沉水入火,自取灭亡
那愚人都以天文地理为神圣,我则不然。我以万物之变化为原则,人以愚用他人、欺骗他人为圣,我以不言而信为神圣。这段话就是所谓的借假修真。假是指我们的身体,真是指我们的心。修行修的是心,身体只是修行的工具而已。所以愚人都以肉身为重要,我则不然,我觉得能看到的肉身才是假的,我要借着这个假的肉身,修出真的永恒。后两句话是说,智慧超群的圣人都是定静如愚,实则不愚的。
圣道自然不在奇。大智若愚的慎行是修行的极好素质。有些愚蠢的人认为圣人是神奇多变,机智莫测,令人感到惊奇的,但是那些人不一定是圣人,其实修道的人也可以成为圣人。那些身心双修,以道修德,看上去愚愚笨笨,其实智慧超群,大智若愚的人才是真正的圣人。圣道自然在于守静,静之虚极才是真仙法,大巧若拙的平常心,才是不奇之奇的圣人。
那最后一段的水和火是指两个器官,水是指肾,水在易经里是坎卦,火指心火,在易经里是离卦。如果有人试图用坎水填入离火中,让本来后天的坎离复位,变成先天的乾坤,则人心灭亡,天性就会复位,到此筑基才算完成。
这个过程就是周易参同契里的抽坎田离,或者啊叫取坎天离。这句话源自易经,简单来说,就是把坎位中间的阳爻抽出来,填进一位中间原本阴爻的位置,使得原来的离卦变为乾卦,原来的坎卦变为坤卦。 练习内丹的人认为,人在成胎之后,由先天八卦的乾坤相对转为后天八卦的坎离相对,出生后就形成了火在上水在下的未济卦,水往下润则两两不相交,所以通过练功则可以返还原本的先天八卦,使乾上坤下,坎离交媾,达到心肾之气相交的局面,就可以延年益寿了。这也是太乙金华宗旨和性命归旨内经图里提到的修炼方法。但是这本黄帝阴符经要早于道家出现,如果按照老子和黄帝的生活年代来看,这本仙法比老子还要早出现2500多年,那人文初祖生活的那个时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?如果那时候真的是部落文明蛮荒时代,谁能整出我这种逆天的仙法?而这种逆天之法,贯穿了华夏上下5000年的哲学思想,这一点真的是让人匪夷所思。
自然之道静,故天地万物生。天地之道浸,故阴阳胜。阴阳相推,而变化顺矣,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,因而制之。至静之道,律历所不能契。爰有奇器,是生万象,八卦甲子,神机鬼藏。阴阳相胜之术,昭昭乎进乎象矣
那自然知道主静,才能立极,而天为阳,地为阴。因此阴阳之道主宰于万事万物之中,静极生动,阴极生阳,阳极阴消,互滋互根,如此相推,则天地万物生生化化,顺其自然。万物生长,万物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自然顺畅的运动。但是圣人之道,自然之道不可违,所以采用至静之法,认为只有静才能悟出天道,才能识别五贼的根性,这样才能反夺天机之间的造化。但是天文历法是有形的,无法更改,也就说明无法揭示无形的至静之道。人虽然应该与天地合,顺其生长,但是有奇异之器,可生万象变化,这个奇异之器就是阴阳八卦和六十甲子,写下阴符经的人,把鬼神莫测之机、阴阳相生相克之术,以天地之道暗藏在阴符经里,昭昭是指明亮。也就是说,当阴符经重获光明的那天,就可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了,所以阴符经的阴也代表隐藏,也代表阴阳的阴,当阴见到阳见到光明时,阴阳融合就可以得到呈现了。阴符经里的很多内容都成为了道家丹术的核心思想,但是阴符经如真的能出现在老子之前,那远古华夏文明可能真的存在一个修真文明。